家谱对于现代人的意义?如何修好一本家谱!


简单的说:家谱,也称族谱、宗谱等,它是记录一个家族的发展重要载体。记录下族人的姓名、生卒、长幼、婚嫁、世次、辈分、学历、官职、事迹、迁徙和承传等内容。除此外,有的家谱还会记载本族的家规、家训等更多内容。
从家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各辈的子嗣承继情况,知晓这一脉人丁是否兴旺;根据其配偶的记载,可以查阅到他们的世代表亲。家谱中的大传与小传,能体现出这个家族成员的事迹与各自受教育的情况。因此,完备的家谱包含了家族的发展史、生命史、生育史、婚姻史、教育史。
这样,家谱也就被赋予了社会记忆功能:通过对一个家族发展的记载,也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思想主旋律,可以算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的见证,同时也承载了古今历史的文化底蕴。

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家谱是汉代的,距离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了。而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家谱,乃是孔子的家谱。这些重大的发现,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。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,因此,家谱的编修也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。

对于各个家族来说,家谱的编修,象征着对家族变迁发展的记录的延续,让后人知晓本族历代列祖列宗,氏族变迁,兴衰沉浮,纵横经纬,派行字辈,滋生繁衍。中国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“认祖归宗”,而家谱就是“认祖归宗”最直接的载体。

近几年,兴修家谱现象得到兴盛,但由于编修家谱是家族及个人行为,不是国家行为,所以对家谱的编修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格式,大多由家族及个人自发进行,也导致编修后的成果,多散存与民间,被家族或个人收藏。因此,随着时代的发展,我们对这一修谱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,也逐渐淡薄,直至中国梦提出培育良好的家风,而家风与家谱中家训的内容相互契合、相辅相成,才使得家谱编撰迎来新的发展升级,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。
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家谱编撰的指导思想也随之完成蜕变。旧谱的“三纲五常”道德标准,已经无法契合到现代人的思想,于是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逐渐成为现代家谱的思想灵魂,贯穿于编修新家谱的精神主线,这也使新家谱将先进性、时代性与科学性于一身。


1、当前家谱编修中的不足
近年来在对传统文化,家庭文化,家风乡愁建设的极力倡导下,编修家谱的重要意义也被广大民众所认知,从而在全国各地各姓氏,编修家谱巳蔚然成风,方兴未艾。形成一股家风,家庭,乡愁文化建设的高潮。然而在编修家谱过程中,也存在一些问题;

一是新中国成立后,家谱被视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,特别是在我国某一特殊时期,这一传承收到重创,给现在编修家谱,寻找祖源世系带来极大困难,加之家谱编修也停滞了五六十年,时间跨度大,世事兴替,族系更迭,人丁生卒,居地迁徙,浩繁复杂,编修家谱,难度极大。

二是缺乏完整可靠的寻根问祖信息交流平台,至使花大量时间,拨涉各地,寻根问祖,考源流,查世系,求真谛,四处奔波,有时还亳无结果。

三是少数人对编修家谱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,编修家谱参与面不广,有的年轻人更是无所谓,有的还有抵触。

四是纵观近年来不少新编修的家谱很不规范,质量不高,有的家谱只是一本花名册,既无入谱人物的居地住所,生卒年月,更无《人物志》的全部内容。虽编谱人员也花费了不少心血,其精祌可嘉,但却无多大收藏价值。

五是有的家谱纂修易出现家谱“攀附显贵”与“杜撰世系”现象,如将帝王、列侯、名贤显贵列为自己家族先祖,借此炫耀,从而提升家族的声望。导致这个现象主要原因,其一,家谱有着“称美不言恶”的习惯;其二,这也是“尊祖敬宗收族”与“宗法门户攀比”极端化的产物。


2、如何正确修谱
建立“修谱安排”及断定“修谱主持人”
凡一个宗族预备新修或续修家谱,首要的作业即是建立“修谱安排”。“修谱安排”一般称为“×氏宗族修谱理事会”(或委员会等)。其次,就需求断定“修谱主持人”,由“修谱主持人”悉数担任,并安排有关人员展开修谱作业。
“挂号入谱”的预备作业
“挂号入谱”是决议修家谱之后就要展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作业,此项作业按以下需求处理:1)分发“宗族成员入谱挂号表”,使用《家谱》配套的专用底稿纸,将每个房系、每个家庭的成员都按照挂号表的要求的格式内容正确填写。2)断定鼻祖。3)断定修谱的规模,收拾、审定“宗族成员入谱挂号表”信息正确无误后,即可开始正式填表修谱了。
填表修谱前的预备作业
断定填写谱册的人。因为《家谱》填表办法简明易懂,所以对填写人的要求不高,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即可,填写是只需书写整齐、细致、富有责任感,就能胜任。
墨水最佳运用炭素墨水,以确保笔迹永不褪色。
一切文字材料已预备好“宗族成员入谱挂号表”已悉数回收并经收拾审阅无误。由修谱主持人安排人员拟定序、凡例、先世考、自己列传…有关文字材料已定稿。
将已定稿的根本文字有些,以及宗族成员的生平列传,和宗族大事记等文字记叙有些抄写在“谱序、源流、凡例…”和“生平列传”、“宗族大事记”、“宗族荣誉册”等表式中。将宗族成员自己状况、血缘关系状况别离填入“宗族名册”、“世系表”等表式中。
如宗族生齿多,分支多所需求的谱册套数较多时,可按照已经完成编修的第一套“家谱”,来填写仿制所需求的套数。
如所需谱册为多套时,则须给每一套谱册进行编号,可以统一在谱册内封页的右上角空白处,同时,在每套谱册内的“第几次修谱套分存状况表”填写清楚。
将修好的谱册,分发给每一位保藏“家谱”的持有人,妥为保管。至此,选用《家谱》修谱这一作业即告完结

3、如何修得更好
首先要传承有序。名字里排行讲究多,排行又称班行、班次、班派、宗派、派语、字辈等,是用以记载家族成员辈行、世次的排行字语。所以,在子嗣较多的家族中,起名字时会根据辈分不同,分别选定一个字或者偏旁部首,与其他字组成名字,以此可区分不同的辈分。这样避免了同一家族的成员,即便因为变迁而导致分散迁移,也能依靠这一线索,重新认宗归根。同时,通过排行还能清晰的看出支系、各房之间的辈分关系。以往都是由祖先来确定排行,也有请名人来拟定的,有些地位特殊的家族,其排行是皇帝御赐,比如如曲阜孔府家族的排行,在明、清时期,都曾有御赐。

其次要与时俱进。做好修谱工作,不仅是对先祖的缅怀和崇敬,更是勉励后世子孙。家谱中的家训,更是都后人的鞭策,因此好的家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家风,约束和激励家族的成员。现代家谱在编写时,在遵循老谱编写的传统基础上,还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进行不断拓新,仅用一二种体裁是难以记述清楚家族演变发展历史,还可以借助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更丰富的形式来更加全面立体的展现传承。

三是要实事求是。这也是编修家谱最重要的一点。